• 為什么你拍不出故事感?8個電影修辭學

    2021-01-14 11:22 新聞動態




    我們先來看一些組圖,感受照片是如何敘事的


    1A01.jpg




    2

    A02.jpg



    看這些照片的時候,你會感覺仿佛它們在試圖講一個故事。畫面中雖然人物也是簡單的,但方方面面都讓你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張唯美寫真照,有“隱藏的情節”在其中。


    拿圖一舉例子,相比“騎車美女”,你更能聯想到是某一天,一個姑娘騎著車穿行在大街小巷。這些照片雖是靜態的,卻無形中串起了一個故事。畫面內外,都給了讀者更多的聯想。


    那這樣的“故事感”、“敘事性”、“聯想”,都是如何做到的呢?


   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話題,就是“電影修辭學”。如果我們能把電影修辭學用到攝影里,那這一切就不難實現了。


    你也許要問,什么是電影修辭學?又在掉書袋了?


    電影其實和照片有相似,都是一種“言說”,與任何人類的語言一樣,具有自己的表達目的、表述技巧和表達效果。而“修辭”,簡單地講就是指“交流的藝術和技能”。說話時,我們用“紅彤彤、綠油油”來形容一個物品讓它更生動。而用在影像上,則是用對畫面的選擇、構成、效果來傳達某種意圖或者情調。


    如果要展開下去,那恐怕要聊一本書那么厚的內容。那有什么簡單易行的方法,可以迅速掌握的“修辭法”來快速提升照片的敘事性么?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最容易上手的影像修辭法,讓你的照片立竿見影擁有故事感。



              

    1、制造入畫和出畫


    2、善用現場光,避免不可見光源成為主光源
    3、善用轉場,制造視覺橋梁

    4、并列蒙太奇,多線并進,平行剪輯

    5、交代更多環境元素,拓展場景

    6、多種景別搭配使用

    7、前景背景拉開,制造空間深度

    8、避免全程眼神交流


    聽起來依舊在故弄玄虛?別急,我來一一解讀。


    1  制造入畫和出畫

    描繪人物的進入和離開,讓你的故事有完整性,形成從開始到結束的閉環。


    一般來說入畫可以從大景小人的構圖,或者直接空鏡頭,娓娓道來。好比講一個故事,總是一開頭,“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山。。?!倍Y尾呢,可以是人物的背影,有漸行漸遠,故事落幕的潛在暗示。


    兩個簡單的入畫、出畫案例。讓你的敘事更有完整性。

    a04.jpg


        

    2  善用現場光,避免不可見的光源 

    為什么國產電視連續劇大家都說假?拋開鮮肉小花的演技不談,是打光的手法太假了,也害的鮮肉們背鍋。

    看看什么叫做運用可見光源的現場光


    a05.jpg


    要么就是畫面里有明顯的光源出處(比如窗子),要么就是光的方向性很明確,大家可以感受到光是從(上圖)右邊過來的。

    這樣有層次感有方向性的光,會比較接近我們的真實生活,讓照片顯得非常有代入感。

    而一些快餐劇里的打光方式(一開始的圖),其實在生活中也很少有這樣完全大平光的場景的,就會顯得架空,顯得不真實,難以有共鳴。


    所以要拍出真實動人的照片,會用光還是首要條件。

    不要一股腦把房間里燈都打開,造成散亂的光源,或者搞一些常亮或者奇怪的燈條來照明,很容易引起色溫的混亂。要先搞明白自己想要的效果,善用現場光。如果要用人造光,那就要造出接近自然的效果,讓你的故事在一個真實的場景中展開。


    如下兩張圖,感受光給畫面帶來的氛圍。

    A06.jpga07.jpg


    3  用意料不到的特寫或者空鏡頭作為視覺橋梁,制造轉場


    電影是動態的,一個畫面一切就轉了場景,有時候搭配一些音樂或者剪切技巧,進入了新的內容再次抓住讀者視線。但靜態組圖容易讓人看得審美疲勞,如何實現這樣的轉場,并且有感染和提神的感覺呢?


    適當加入特寫,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。當然加入空鏡頭也可以,情感沖擊力不如特寫。

    為什么選擇特寫?特寫有兩個特點:1是強調情感,2是弱化背景。

    那就非常好的起到平滑轉場,同時加強對讀者的情感沖擊力的作用。如此這般,你的靜態圖片就擁有了動態轉場功能,讓人的視覺有了新鮮感。


    感受下面畫面中人物特寫出現對畫面轉場起到的作用和情感推動。


    a08.jpg    



    4 并列蒙太奇,多線并進,平行剪輯


    愛看電影和電影評論的你,一定聽說過蒙太奇這個剪輯手法。而并列蒙太奇作為其中一種,意思就是把兩件或者多件同時發生的事,穿插敘述。幾條線索平行展開,互相烘托,形成藝術感染力。


    落到實踐中,怎么去運用呢?比如這組我和小兄妹去旅行的組圖,我們的每一個活動事件就是一條線索,拼圖時穿插交替,就形成了一個靜態的并列蒙太奇。


    從畫面中你可以看到,這樣的活動事件有“水邊釣魚、采草莓、玩水槍、草地奔跑、吃早餐”等,將這些線索切割拆分再穿插拼貼,畫面就有了閃回的即視感。(同個顏色的是同個事件)


    5  交代更多環境元素,用不同場景豐富畫面

    多交代環境, 不要盯著人物大頭拍,這個其實不難理解。

    小說三要素是啥,人物形象、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,沒有環境,一個架空的故事,是很難有生命力的。


    同樣的道理,如果只是美美的大頭照,雖然是很棒的人物寫真,但是缺了環境就少了照片的敘事功能。

    同時,也不要只局限在一塊地方拍攝。有時候鏡頭一移,就是一個新的場景,邁開腿,放寬視野,豐富你的情節和場景。講出一個更大更豐滿的故事。

    6  多種景別搭配使用,讓視覺豐富

    全景、中景、近景、特寫,都可以在你的組圖里有體現。

    這好比什么?好比你的攝像機在推移,畫面在漸進移動。而不是始終在一個位置不動。同時方位可以考慮多變動。

    a09.jpg



    a10.jpg

    7 找到前景,制造空間深度


    平時拍照我們總比較關心背景,背景是否和主題相關,背景是否簡潔,背景是虛化的還是實的,比較少關心前景。

    其實前景是個很好的營造三維空間感的手段,有了前景,畫面就有了從近到遠的空間深度。


   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,大家就明白了。前景有時候故意遮擋,可以讓觀眾視線更集中在主體上。有種“欲拒還迎”的感覺。

    a12.jpg


    8  避免全程眼神交流


     這個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,不是說好了拍照要有眼神交流才有情感流動嗎?一組照片當然要有幾張眼神交流的,但是不需要每張都是。因為你看電影的時候,演員是不會看觀眾的??从^眾,反而有種出戲的感覺。


    我舉一個例子,大家可以自己默默體會一下。


    全程都盯著觀眾,會很難形成故事的閉環,太容易出戲??措娪皶r候,觀眾只是旁觀者,交流并沒有那么多。所以注意“避免全程眼神交流”,注意是“全程”二字,適當的還是需要有,但不用每張都是。

    綜上所述,要把一組照片拍成電影,一點也不難,也不是靠運氣也不是憑感覺更不是拼天賦,是有章可循的。有了科學的方法,只要你愿意去嘗試,完全可以成功。


    最重要的前提,是你必須提前思考和策劃,這樣的策劃不是讓你去想要擺什么pose,而是你到底要講一個什么故事。一個關于家人之間愛的故事?還是一個女孩子自由瀟灑的故事,又或者是一個孩子沉浸在繪畫世界的故事?總之,你的心里先有了一個故事,然后,再去用相機和光實現它。


    一點都不難,去拍吧。


    a04.jpg




    官方微信
    日本护士在线视频XXXX免费